.
...
图片

上传格式要求:jpg、gif、png(10MB),最多上传50个文件

垂盆草
圈 主
管理员 0 中国
发布:2024-04-16 (21:01:10)

垂盆草

【药名】垂盆草

【异名】山护花《履砏岩本草》,鼠牙半支《百草镜》,半枝莲《药镜》,狗牙草、佛指甲,瓜子草《分类草药性》,三叶佛甲草、白蜈蚣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,地蜈蚣草、太阳花、枉开口、石指甲、狗牙瓣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【释名】肉质草本,柔枝纤细,多植盆中供观赏。枝叶繁茂而四散下垂,故称垂盆草。叶长卵形,肉质肥厚,顶端尖,似狗牙,又似瓜子,(枝条匍匐地面时)三叶轮生偏于一侧,故有狗牙草、狗牙半枝、瓜子草等别名。茎匍匐,节节生根,如蜈蚣之足,并喜生石上,叶光滑,又似指甲状,故有地蜈蚣草、石指甲之称。

【品种考证】本品与宋《履砏岩本草》之山护花较为近似。按山护花一名,当为山护火之音讹,观其附图,亦较为接近。又《纲目拾遗》之鼠牙半支引《百草镜》云:二月发苗,茎白,其叶三瓣一聚,层积蔓生,花后即枯,四月开花黄色,如瓦松。所述形态特征,亦似本种。

【来源】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。

【原植物】垂盆草 Sedum sarmentosum Bunge [S. sheareri S. Moore]  又名:匍行景天《经济植物手册》,卧茎景天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,火连草、豆瓣子菜、金钱挂、水马齿苋、野马齿苋《改订植物名汇》,瓜子莲、土三七、三七仔、鸡舌草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,石头菜《秦岭植物志》,爬景天《北京植物志》。

多年生肉质草本。全株无毛。根纤维状,不育茎匍匐,长10~25cm,接近地面的节处易生根。叶常为3片轮生;叶片倒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1.5~2.5cm,宽3~7mm,先端近急尖,基部下延,狭而有距,全缘。聚伞花序,顶生,有3~5分枝,花小,无梗;萼片5裂,宽披针形,不等长,长3.5~5mm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5~8mm;雄蕊10,2轮,比花瓣短;鳞片5,楔状四方形,先端稍微凹;心皮5,长圆形,略叉开,长5~6mm。華裚果,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。种子卵圆形,表面有细小的乳头状突起。花期5~7月,果期7~8月。

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、石隙、沟边及路旁湿润处。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
【栽培要点】生物学特性   喜阴湿环境,较耐寒,适宜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。

栽培技术  用分株、扦插繁殖。分株繁殖:北方于春季4~5月,挖出全株,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×15cm栽种,每穴1~2株。扦插繁殖:截取健壮枝条,扦插于苗床中,经常保持床土湿润。10d左右即可生根,成活率90%以上。

田间管理  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,为了预防高温季节日照过强,可适当间作白凤仙、决明子、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药遮荫。

【采收加工】四季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
【药材及产销】

垂盆草 Herba Sedi Sarmentosi 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。主销上海、江苏、浙江一带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性状鉴别 干燥全草稍卷缩。根细短,茎纤细,棕绿色,长4~8cm,直径1~2mm,茎上有10余个稍向外凸的褐色环状节,节上有的残留不定根,先端有时带花;质地较韧或脆,断面中心淡黄色。叶片皱缩,易破碎并脱落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至矩圆形,棕绿色,长1.5cm,宽0.4cm。花序聚伞状;小花黄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显微鉴别 茎横切面:表皮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,外壁增厚。皮层约为茎的2/3,内外侧1~2列细胞的壁呈连珠状增厚,非木化。维管束外韧型。髓部三角形,细胞壁厚,非木化,有明显的孔沟,胞腔狭小。

理化鉴别 取本品粉末10g,置于索氏提取器中,用丙酮回流提取6h,滤过。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ml,加等体积的水溶解,再减压抽尽丙酮,得叶绿素状物。加适量水溶解(少量多次,总共约10ml),滤过。水液减压抽干,加甲醇2ml溶解,再加硅胶1~2g拌和,干燥后装入盛有硅胶10g的层析柱上端(内径约1.5cm),以氯仿--甲醇(5∶1)冲洗,弃去最初洗脱液约35ml,收集以后的洗脱液约80ml,蒸干,残渣作以下试验:(1)取残渣少许,加固体二氧化锰约10mg,于小试管中混匀,管口覆盖1张滤纸小片,用橡皮筋扎紧密闭,并于纸上加10%硫酸亚铁溶液1滴,再加20%氢氧化钠溶液1滴,将试管置火上小心加热,待管内冒烟后移去火源,加浓盐酸1滴于纸片上,即显蓝绿色。(检查脂肪族氰基) (2)薄层色谱上述洗脱液浓缩后为样品液。用垂盆草甙照品制成对照品溶液,取样品液及对照品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--甲醇(8∶3)展开,展距6cm,喷以30%~50%硫酸液,于110℃下加热5~10min显色,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,现相同的黑色斑点。

【炮制】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切成短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

饮片性状:本品为不规则的短段。根、茎、叶、花混合。茎纤细,节明显,表面黄绿色至淡褐色。切面淡黄色,质脆。叶皱缩,破碎,黄绿色至暗绿色。花小,黄白色。根细小。气微,味微苦。

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,置阴凉干燥处。防潮。

【药性】味甘、淡、微酸,性凉。归肝、肺、大肠经。

1.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味淡、微涩,性凉。

2.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:性平,味甘、淡。入心、肝经。

3.南药《中草药学》:甘、淡、微酸,凉。

4.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版:酸、苦,凉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主治湿热黄疸,淋病,泻痢,肺痈,肠痈,疮疖肿毒,蛇虫咬伤,水火烫伤,咽喉肿痛,口腔溃疡及湿疹,带状疱疹。

1.《纲目拾遗》:治痈疔,便毒,黄疸,喉癣。

2.《天宝本草》:利小便,敷火疮肿痛,汤火症;退湿热,兼治淋症。

3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外用治带状疱疹。

4.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版: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湿退黄。用于痈肿疮疖,咽喉肿痛,烫火伤,肺热咯血、衄血、尿血,毒蛇咬伤,肝炎,肠炎,痢疾。

【应用与配伍】用于湿热黄疸,淋病,泻痢。垂盆草甘淡渗湿,寒凉清热,有清热利湿之功。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可单用,或配伍茵陈蒿、板蓝根、紫金牛等同用,以增强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之效。若病久不已,伴脾虚血亏者,可配红枣、当归补脾养血之品。近年来用治急性肝炎、慢性肝炎活动期及迁延性肝炎无论有无黄疸者,对改善临床症状,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。用治湿热淋病,可配车前草等,以清热利湿通淋。湿热泻痢,可与马齿苋、地锦草等清肠道湿热药同用。

用于肺痈,肠痈,疮疖肿毒等痈疡之证,系取其清热解毒,凉血消痈作用。治疗肺痈,垂盆草可配鱼腥草、金荞麦、冬瓜仁;治肠痈可配红藤、紫地丁、薏苡仁;治痈疖肿毒,可单用本品,或配野菊花、紫地丁等,对早期患者能促其消散,若已成脓则可以促使溃破排脓。治毒蛇咬伤,可配鱼腥草、白花蛇舌草,以增解毒之力并取鲜品捣敷伤处。

【文献来源】
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编. 中华本草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9.

注: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,仅供参考,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
站长打赏
微信打赏
支付宝打赏
您好,有您们的支持,非常感谢,我们会继续能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。谢谢
关闭

账号登录